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历史沿革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由建校之初的纺织化学工程系发展而来,历经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和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学院之一,是一所新老结合,具有发展潜力的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于202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现有2个硕士点,其中包括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两个教学单位。学院在学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近400人,留学生30余人。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48人,100%的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46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者1名,国家级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天津市特聘教授2名,具有省部级人才称号教师20余人,已形成一支较高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高水平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励。
3.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院士工作站、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学科、天津市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专业、天津市级绿色化工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土壤治理用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市“131”绿色化工过程工程创新团队和绿色催化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化学与化工学院长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准为天津市级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为天津工业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学院目前有化学实验中心、化学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2门市级精品课、《无机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3门校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3门市级精一流建设金课,《化工原理》《工业催化》《无机化学》等6门校级一流建设金课,还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多个。
4.教学和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与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为牵引,构建了具有学科前沿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同时,在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到款经费1000万以上;近三年来,年均发表JCR一、二区论文达50余篇,工程、材料、化工学科论文连续多年保持ESI全球前1%,且挂名持续上涨;年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20余项,年授权专利10余项,多项专利实现转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行业协会和天津市级等奖励10余项。
近年来,化学与化工学院成效显著,不仅建成了如上所述多个优质高水平教学平台,而且获得了20余项省部级、校级教学成果奖,4名青年老师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10余位青年教师获得天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奖励,培育了6名天津工业大学教学名师。
5.办学特色
(1)多学科交叉融合
以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为牵引,构建具有学科前沿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计算化学与材料基因组学、催化与绿色化工、膜分离材料与膜过程、功能材料化学、新能源化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研究方向。
(2)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
依托学院科研平台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为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学科仪器平台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视野,培养动手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
(3)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人才个性化培养
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实验室,本科生直接参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学生从被动接受科学知识转向主动探究创造知识。学生组织和参与学科竞赛,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及申请发明专利。
(4)紧跟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工科建设思路指引下,紧跟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以产出为目标,进行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6.国际交流
学院历来重视国际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多元开放的国际交流项目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院已与日本、波兰、德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在学期间出国交流和外国留学生来华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建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全英文专业,每年招收留学生近20名,实现了全英文教学。学院近一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每年应邀来院开办讲座的海外学者多达数十人。学院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高级论坛。
7.第二课堂
(1)文体类活动: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先后获得校园芳华杯一等奖2次,健美操大赛三等奖、宪法演讲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2024年学院获得了天津工业大学校园文化大艺节的优秀组织单位。
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开学季,推出“行在天津·一桥一景”实践活动,五四青年节,邀请“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带来的生动思政课,国庆节,举办红色定向越野活动,强化团员青年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努力,指导两团支部获活力团支部”,应化2202团支部获天津工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学院团委2024年基层团组织建设考核结果为“好”。
(2)实践类活动
打造“化学启蒙小课堂”志愿服务板块,青鸽志愿者服务团联合金艺小学、湘江道小学共同开展课后双减30余次。入选全国七彩假期志愿者服务团,携手西青区杨柳青镇多个社区走进天工走进化工实验室。学生志愿者获杨柳青镇“一团一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联合天津工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面向石阡县第二小学的孩子们联合开展“云端对话暖童心”活动,跨越地域限制,哥哥姐姐隔空回答小朋友成长的困惑。让主流价值“破圈”传播,短视频作品获天津市你好天津三等奖。
学院青马班入选全国“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用“青言青语”做好党团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
(3)学科竞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院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副书记、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统筹校内外力量,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同时组建以专业教师、辅导员为主干力量的创业导师团队,切实解决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学院挂牌成立了创业苗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相关服务。自创业苗圃成立以来,学院举办创新创业类讲座30余场,覆盖学生超3000人,各类活动取得显著效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院先后三支团队入驻学校创客空间,多名学生成立科技类公司。
2022级本科生艾长坤作为负责人,开展的《金油绿水——开创油水分离“膜”法时代》科创项目在2024年“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一等奖。目前,该项目进入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
2021级本科生虞智闳和朱栩桑等成立“利废除污”团队,开发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光催化降解技术,为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动该技术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为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创业事迹受到中国教育网报道。
2023-2024年,我院学生主持市级大创4项;2024年获“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2024年7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铜奖;2024年5月学院2名学生作为负责人参加第十四届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分别获得天津市一等奖、二等奖;2023年获得京津冀大学生绿创大赛团体赛实践创业类三等奖。
此外,学院与企业积极联动,例如京博化工、中坤化学、中国船舶重工725研究所等企业,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8.学生就业
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44%,其中学院2025届本科生升学率42.85%,位居全校前列。每年数十名学生赴德国、波兰、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此外,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科优势,创建和大学生化学与化工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打造集学科优势-创业理念-青年思维的创新创业构造模式。以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等为平台,近三年孵化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公司3个。
9.专业介绍
(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天津市级一流建设专业,天津市应用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现代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化工、材料、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环保意识和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化工过程控制、化工系统工程、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设计等
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有教师26名,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其中杰出青年1人,国家标志性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天津市人才4人,天津市特聘教授3人,天津市“131”一层次人才1人,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2人等,全部任课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具有企业合作项目和工程应用背景,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传道、授业与解惑。
教学平台与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天津市重点建设应用型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等优势资源,开设全英文教学班、开展国际教育,对标国际人才培养,接收来自法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留学生;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快速推动科研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科教融合的专业特色;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专业,在化工膜过程、环境化工、纺织化工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 应用化学专业
天津市品牌专业,校级优势特色专业, 以纺织化学、精细化工作为主要教学特色。
培养目标:
1.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拥有较强学习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3. 拥有较好的独立工作、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科背景与学科交叉基础。
4. 能够从事精细化工、纺织化学品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或经过更高层次的科研训练和专业知识积累之后成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骨干教师或科研骨干人员。
专业核心课程:
仪器分析、胶体与界面化学、助剂化学与工艺学、工业催化、纺织助剂分析与剖析、染整原理、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等
师资情况: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4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2人等,全部任课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12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学人才济济,教学经验丰富,副教授以上教师全部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课程,科研成果丰硕,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100余项,发表SCI与EI收录论文近百篇。
教学平台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2010年)、校级优势特色专业(2017年)、拥有市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市级工程中心、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市级教学、科研与实践推广平台。经历天津市“十五”到“十三五”建设投资,整体硬件与实践教学水平已处于天津市前列,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目前拥有胶体与界面化学、工业催化、仪器分析三门校级一流课程。